编者按:近日,深圳市福田区政协委员、清智国际咨询(广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志敏博士参加福田区人大组织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立法保障专题调研座谈会。座谈会围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重点内容等方面展开探讨,曾志敏博士从立法的时机及定位、立法方向、法律实施形式等三方面,提出了关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立法的思考。

于河套论道 “善治”,福保街道借立法座谈推动 “善智” 启航

为保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健康发展,4月16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立法保障专题调研座谈会在河套福保立法联系点召开。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一级巡视员马宏,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预算工委及区科工局、区政数局、河套合作区发展署等部门,部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河套福保立法议事会及联络单位,硝烟炮火营实训班“河套人工智能应用示范街区”项目成员,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40余人参加会议。

图片

近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立法保障专题调研,福田区人大福保街道工委作为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单位,组织召开此次座谈会,旨在通过围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重点内容等方面展开探讨,更好了解相关企业、一线从业者及群众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立法的意见建议,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立法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图片

与会人员结合调研提纲展开热烈讨论。在探讨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及其产业发展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时,多位与会者指出,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各领域广泛渗透,相关法律法规应齐头并进,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立法工作迫在眉睫。同时,技术的成熟、行业发展的积累以及国内外相关立法经验的借鉴,为立法提供了坚实基础。大家也纷纷提及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治理、责任界定等亟需立法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产业界定及立法模式,有与会者表示,二者虽紧密关联,但各自特点鲜明,分别立法能更精准规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可在立法过程中预留接口空间。

图片

曾志敏博士(左下)参与座谈会

 

谈及实践经验与法规转化、产业生态与治理机制时,与会人员各抒己见,提出了借鉴首席数据官机制,推出“首席AI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算法、大模型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区域协同,探索粤港澳三地协同立法;完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加强对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规范;结合行业发展,实行行业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场景“订单化”,促进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等意见建议。

会上,如何平衡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的关系成为热议焦点。大家一致认为,立法应秉持包容审慎的原则,为创新预留充足空间,同时明确红线底线,确保产业发展在合法合规、符合伦理道德的轨道上前行。

图片

马宏表示,在河套福保立法联系点召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立法保障调研座谈会,既是贯彻落实省人大关于新兴领域立法的部署要求,也是福田区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实践。她指出,一是强化基层立法联系点“桥梁纽带”功能,广泛吸纳企业、群众智慧,汇聚民意民智;二是抢抓新兴领域“先行先试”机遇,立足深圳基层实践,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立法贡献经验;三是发挥行业专业优势,鼓励企业、协会依托立法联系点建言献策,以专业力量推动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深圳晚报记者 林秀君 通讯员 韦东森 李佩尧